8月8日,聯邦快遞宣布,與亞馬遜的原合約8月底截止后,公司決定不再續約,而這距離聯邦快遞上次宣布與亞馬遜結束空運合同僅僅過去兩個月。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此前的6月,聯邦快遞稱,其將終止與亞馬遜在美國的空運合約,但將會繼續進行地面運輸和國際運輸業務。
這一美國物流巨頭與美國電商巨頭持續多年的合作于今日正式宣布“斷交”。從表面看來,這似乎是一場和平分手,但是,風平浪靜從來不是用來形容殘酷的商海的,這場世紀分手的背后,是雙方持續良久的博弈。而博弈的起源,則要從亞馬遜的自建物流說起。
亞馬遜:不想做物流的電商不是好電商
快遞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電子商務的龐大市場,隨著電商的發展和日益成熟,物流成為各個電商企業競爭強有力的籌碼,物流的配送速度和質量也成為衡量企業的重要指標。第三方物流快遞公司在時效性、協調性、標準性等方面不能滿足電商企業的需求時,不少財大氣粗的電商企業選擇了自建物流——亞馬遜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許多電商平臺在邀請第三方賣家在其平臺上銷售之前,自身就是零售商,電商平臺擁有自己的倉庫后,自然就可以向合作賣家提供物流設施,亞馬遜物流的起源就可以追溯至此。
早在2016年前,彭博社披露的亞馬遜內部文件顯示,亞馬遜在醞釀一個長遠而大膽的方案,一份給高管層的報告披露了這個計劃,其將為網站上的第三方商家提供倉儲,打包和運輸服務。這份報告設想建立一個國際性運輸網絡,將控制物品從中國、印度代工廠直至英美等國零售終端的運輸流。
這項野心勃勃的計劃將會把UPS和聯邦快遞變成亞馬遜的敵人,而且還將和阿里巴巴站在了對決的競技場上,因為兩家公司都在爭奪目前迅速增長的跨境電商業務的主導權。同時,一旦亞馬遜形成物流網絡,賣家將不再找DHL、 UPS 或Fedex合作了,而是直接和亞馬遜合作,上述報告稱,這種“去中介化”將是革命性的,將會形成有競爭力的定價,吸引賣家將涌向亞馬遜辦理代發貨業務。
從近來的情況來看,這份文件的可信賴度非常之高——亞馬遜物流(Amazon logistics)發展至今,不僅可基本滿足其電商平臺的物流需求,同時,更是將物流觸角延伸至國際,波及到了聯邦快遞、UPS等傳統物流企業的業務。
近年來亞馬遜物流(Amazon logistics)的發展速度驚人。在英國,以運輸包裹量來衡量,亞馬遜已經占據了英國超過7%的物流市場份額,僅次于英國皇家郵政(Royal Mail)、Yodel和愛馬仕公司(Hermes)——這對一個零售商來說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了。
擁有自營的配送網絡是亞馬遜獨特的優勢,使其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調整送貨服務。如Amazon Now服務——承諾在一小時內送貨到家。亞馬遜自營物流服務Amazon Logistics和數量猛增的Fulfilment Centres(物流中心),也使亞馬遜能夠提供當日或次日的配送服務。當然,亞馬遜FBA賣家也由Amazon Logisitics提供配送服務。
這對此前與亞馬遜建立了長期親密合作關系的聯邦快遞們來說,不可謂不是一個沉重打擊。
聯邦快遞: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對聯邦快遞來說,與亞馬遜的“蜜月期”其實很長了。多年來,亞馬遜一直使用聯邦快遞的陸運服務來為消費者派送訂單,其作為電商巨頭的龐大訂單量盡管由聯邦快遞、UPS等分食,但聯邦快遞在其中仍占據重要地位,亞馬遜的物流訂單一直是聯邦快遞業績表中頗為亮眼的一筆。
當然了,在雙方關系逐漸緊張時,聯邦快遞稱,亞馬遜在2018年聯邦快遞總收入中占1.3%,總額少于10億美元;亞馬遜運營副總裁Dave Clark在一條推文中稱:“我們尊重聯邦快遞,但它們在我們的網絡中只占一小部分,反之亦然。”這種你來我往的唇槍舌劍在商場倒也頗為常見。
盡管與美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漸行漸遠,但聯邦快遞將自己的目標客戶定位為沃爾瑪等與亞馬遜競爭的零售商。在一份聲明中,聯邦快遞表示:“這一變化與我們專注于更廣泛的電子商務市場的戰略是一致的。”
實際上,亞馬遜早已減少了其與聯邦快遞的大部分業務。據物流咨詢公司SJ Consulting的數據,亞馬遜的7月運單中,自營物流占比45%,美國郵政(U.S. Postal Service)占比28%,聯合包裹服務(UPS)占比21%,聯邦快遞在7月沒有登記任何交付。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目前,亞馬遜已經在其自營網絡和其他托運商之間重新分配包裹。知情人士透露,雖然聯邦快遞終止了與亞馬遜的合作關系,但亞馬遜新的Prime一日達業務的速度不會受到影響。
由于近年來電子商務出貨量激增,聯邦快遞和UPS為了適應業務增長已經投入數十億美元。由于其快遞部門收入下滑,地面業務成本上升,聯邦快遞在最近的兩個財年中已經兩度下調盈利預測。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合約終止后,亞馬遜依舊能夠使用聯邦快遞發送貨品,但不會有優惠費率;自己負責快遞的亞馬遜第三方賣家仍然可以用聯邦快遞發貨。
在過去幾年里,聯邦快遞和亞馬遜在合作漸少的情況下一直在明爭暗斗:亞馬遜擴張倉儲中心,聯邦快遞推出電商物流倉;亞馬遜宣布當日送達,聯邦快遞推出一周7天遞送;亞馬遜開始測試遞送機器人,聯邦快遞則推出當日遞送機器人……商場就是戰場,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依靠美國發達的物流體系和自身的強大實力,亞馬遜通過自建物流為電商平臺建立強有力的“護城河”,對其自身發展而言是必然趨勢。然而,有得必有失,亞馬遜對物流的癡迷已經影響到了整個物流行業,其物流網絡的擴張讓傳統物流巨頭們寢食難安,關系自然緊張起來。只有保證亞馬遜物流的持續健康運轉,才不會在今后波及電商業務的物流狀況。
縱觀國內市場,京東、蘇寧、海爾等紛紛走起自建物流的路。然而,從近幾年國內電商物流的發展來看,“由重變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迫于成本投入的壓力,電商物流開放程度逐漸提升,電商企業開始輸出自己物流體系的核心技術競爭力和服務能力,阿里巴巴的菜鳥所建立的物流網絡就是其中之一。對電商企業、傳統物流企業而言,在競爭角逐的同時保持自身優勢進行互補性合作,或許才是推動市場長遠發展的出路之一。